1. > 电脑手机 >

秦桧到底犯了什么错(秦桧做了什么错事)

本文目录一览:

一千多年秦桧等四人长跪岳坟前,秦桧当年到底做了什么?

秦桧最大的过错在于其残害忠良,随心所欲的篡改历史。岳飞作为一个保护国家领土和人民的抗金名将,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杀,举国上下皆痛心不已,同时对秦桧深恶痛绝。幸运的是,岳飞最终得以昭雪,而秦桧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直至现在,他的塑像仍然以跪姿呈现在岳飞墓前被世人唾骂。

一、秦桧残害忠良

在这一点其最大的体现就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抗金著名将领岳飞。北宋时期有少数游牧民族建立的金国大举进攻,宋朝当时的君主害怕不已,提出割地赔款以求和。并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割让给了金国,可是金国并不满足,反而继续南下进攻。同时将宋徽宗和宋钦宗掳走到了北方。因此宋高宗赵构继位建立了南宋。面对少数游牧民族的进攻,他不得不启用一大批著名的抗金将领,这些人作战勇猛,带兵有方打的金人节节败退,其中,以岳飞、韩世忠等人为代表性的将领。可最终还是被秦桧所害。

二、秦桧篡改历史

秦桧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便实行“文字狱”这样一来,便是能够铲除异己,把一些反对的声音全部压死,从而使自己的政治地位得到稳固。而当时的他深知社会舆论能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包括对后世也是一样,于是乎秦桧垄断了整个历史的著作权,将所有对自己有害、不利于自己名声的事实全部进行歪斜和扭曲。反而大肆地赞赏自己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就连皇帝听后也表示赞赏。这样一来没有了反对的声音,没有了不良的记载。秦桧的政治地位便愈加稳固。

总的来说,秦桧在朝堂之中制造恐怖气氛,令人心惶惶,许多志士仁人受到惨无人道的折磨,而阿谀奉承之辈却顺风顺水。如此做法可谓是罪恶滔天,以至于后人对其的罪行唾骂至今。

秦桧真的做错了吗

秦桧其实没有错,他只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是没落皇帝的替罪羊。没有昏庸的皇帝也就没有奸佞的臣子,秦桧所做的一切都是皇帝授权,不过历史是由皇家写的,他们不能损害了皇家的利益,总要有人背黑锅,秦桧真是一个伟大的人啊。

秦桧什么罪名?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兀术再次南下,宋将邵隆、王德等连战皆捷,收复商州、庐州等地。 [86]  三月,秦桧传谕张俊、杨沂中、刘锜班师,濠州失陷,金兵北还。

四月,秦桧密奏高宗“论功行赏”,收回诸将兵权,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回朝,分别被任命为枢密使和副使,高宗撤掉三个宣抚司。

六月,秦桧进封为庆国公。七月,《徽宗实录》修成,升为少保,加封冀国公。

九月,兀术有求和之意,秦桧上奏宋廷,派刘光远、曹勋出使金国,商议以淮水为界,宋割唐、邓二州。随后又派何铸回访,答应金的条件。

十月,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

十一月,金帅兀术派萧毅等到临安,宋金签订绍兴和议,

十二月,因岳飞在议和、立嗣等问题上和自己冲突,秦桧便诬告岳飞曾说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岁任节度使,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又以受诏不救淮西等罪名,将岳飞赐死狱中。

争议

《帝国政界往事》提出观点,认为下令杀岳飞的其实是高宗赵构。岳飞统帅全国3/5的兵力后,莽撞要求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高宗当时不悦:“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此外,《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认为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赵构的地位,才是他被杀的原因。

但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王曾瑜等曾对此提出反驳,认为当时金人计画扶植钦宗之子赵谌为傀儡皇帝,岳飞请高宗于此时立宗室子伯琮为储,正是挫败金人阴谋的一步好棋;

宋徽宗死于岳飞生前,不可能再被主张迎回;绍兴七年(1137)年宋徽宗死后,金人亦多次扬言要扶植钦宗回朝即位,岳飞因此改变了其“奉迎二圣”的主张,代之以迎还徽宗夫妇灵柩和韦太后等皇室亲族,此举亦获得高宗的赞赏和全力配合。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岳飞颇谙政治,而秦桧作为金人在北宋的重要代理人一手炮制了岳飞父子与张宪等被害的冤案,达到其以金国势力作后盾,窃取宋朝权柄的野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秦桧

秦桧在南宋时期犯下的罪状有哪些?

关于秦桧,想必对历史有一知半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这当中最令人所熟知的便是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被元代写入《宋史 奸臣传》中且历代所普遍认定为汉奸的罪人,在近些年来却有着那么一群人为其洗白,甚至为予以他“安宗社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的高度评价。

不可否认,没有人天生就是汉奸。秦桧在早年也曾有着与他后来从事卖国勾当截然相反的表现。如在靖康元年,金人攻打汴京之时,大多数官员主张割地议和,而秦桧却是主战抗金的少数官员之一。同时,在金人攻占汴京之后,他也因上书金人乞求保存赵室而被掳至金营。当然,即使如此也不能成为为其洗白的理由,要知道在近代的著名卖国贼汪精卫其早年也是刺杀清廷王爷的革命家。

所以,我们评价秦桧不能单从他生平的某一阶段,而是观其整个一生再盖棺定论。靖康之变对于大宋来说是个分界点,由此宋朝被划分北宋和南宋。同样,靖康之变也是秦桧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至此之后,他便开始从事起卖国的汉奸勾当。这些罪状完全可以将秦桧定义为汉奸:

秦桧被金人俘虏至金营后,或许因目睹了皇室贵族和宋廷官员所遭遇的惨状,便油生出为金人办事以保全性命的想法,不断为金人策划如何征服南宋。除此以外,他更是假借宋徽宗之名上书给金国大将,建议其派遣一名宋廷被俘虏的官员南归劝说新朝廷的统治者赵构向金朝称臣纳贡,而对于所派遣官员的人选,他竟厚颜无耻的举荐自己。

然而,金朝统治者也不敢大意,并没有随即答应他。直到在1129年秦桧担任金朝军事参议随金兵进犯淮东时,由于金兵久攻楚州不下,他便代替金兵统帅起草一道劝降檄文成功劝说楚州军民开城投降,这才使得金人对他产生信任并认定他为南归官员。

秦桧南归之后,其实完全可以再次归附宋廷,站在民族立场之上为宋室尽人臣之责,凭借在金国生活这几年当中的所见所闻,向赵构提供一些金国统治者内部的有效情报,如金国几大军事首领之间的矛盾斗争等政治局势,以此稳定宋廷对抗金斗争的信心。

令人遗憾的是,秦桧并没有以民族立场出发,反而将厚颜无耻演绎到了极致,完美诠释了汉奸奴才的丑恶嘴脸:

他在南归之后被赵构接见时,首先便是称赞一番金国统治者们是如何英明神武,以及自己在金国如何深受器重。再者,又向赵构分析了一下当今天下局势:金兵是如何强悍,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席卷中原,宋兵根本不是其对手。甚至于连赵构的投降国书,他都在来之前已经拟写完毕。

赵构在听完秦桧的这一系列分析之后,基本苟同。秦桧因此成为了宋廷要员,没过几个月便以火线上升的速度成为了南宋宰相,这也使得秦桧在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秦桧在拜相之后,正式步入了南宋朝廷的权力中心,国家重大事宜的决策他都能够参与当中,对外关系也不例外。在关于如何处理宋金关系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南人南归,北人北归”的对策:即居住在南宋统治区域之内的军民、官僚地主,如若是河东、河北户籍,都必须北还金国;而户籍为中原的则归附伪齐政权。

单从表面来看,此条对策短短八字,以人口迁移为主,并无割地赔款。但是,倘若我们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这条对策比割地赔款还更狠毒,这也是秦桧卖国罪状中对南宋朝廷统治威胁最大的一条:

第一,无论北宋时期还是南宋时期,河北、西北等地的军民相对于南方军民来讲更加骁勇善战。如宰相李纲就曾提到:“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而事实的确如此,南宋政府的精兵良将大多出生于陕西、河东、河北等西北之地。如果采取这一对策,无疑会直接解除南宋政府的武装力量。

第二,身处伪齐政权统治下的华北中原居民长期饱受蹂躏。实施这条对策直接破灭了华北中原居民投奔南宋的希望。使其只能在伪齐政权残酷统治下安分守己,这相当于替伪齐政府安定社会秩序。

第三,伪齐政权本就不被南宋正统政权所承认。而“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计策的实施对于南宋来讲无疑是自相矛盾,变相承认伪齐政权的合法性。

正是如此,这条计策一经提出便引来朝野动荡,举国上下骂声一片。如“清议所不容,诟詈唾斥,欲食其肉而寝其皮。”以及“无论贤愚贵贱,皆交口合辞以为不可”。这也反应出了秦桧卖国行径昭然若揭,为朝廷上下所不允。秦桧本人也因此恶劣影响被百官弹劾罢相。

虽然秦桧的这条卖国计策没有被采纳,但这完全可以断定其汉奸勾当,卖国行径一往如初。比如在他再次被任为宰相后,便以实际行动阻止南宋将领的北伐行动,其中几乎收复中原于前线伐金的岳飞因他的唆使而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最后更是被其“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于风波亭。

总而言之,不管今人如何替秦桧洗白,乃至以“高宗利用”的借口为其开脱罪名。但秦桧的卖国罪状却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的,承认历史这也是给岳飞等爱国将领士兵的一种最起码尊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