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长征》简介和概括(《长征》简介和概括视频)

《长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七彩课堂上有!

长征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长征的故事》主要内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悲壮的失败中出发,面临着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以及内部错误思想和军事路线的干扰。

但就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和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红军,却勇敢地正视并纠正了自身的错误,重新选择、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和新的领导核心。

以顽强的战斗和大无畏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军事上的奇迹,终于突破重围,赢得了“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并由此踏上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

长征精神意义: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长征》的主要内容

《长征》主要内容: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本诗写毛泽东在1935年胜艰难险住阻的过程。

长征主要内容讲了什么20个字

红军战略大转移,从南方经过2年最终到达陕北

长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中生动、形象、概括地表现出红军战士那种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长征这首诗中描写的著名战役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长征》的主要内容50字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泊,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约,行程约25000里,于1935。年10月到达小北与霞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各章内容概括

1、突出重围:

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瑞金。

2、绚丽之梦: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

3、十送红军: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4、路在何方:

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5、山河苍茫:

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6、橘子红了:

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7、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8、恭贺新年: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9、夜郎之月: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残阳如血:

二渡赤水后,敌人调集大军企图歼灭红军。2月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部,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

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

11、巴山蜀水:

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12、金沙水畔:

1935年5月,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13、喜极之泪:

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

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14、黑暗时刻:

1935年8月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他们依靠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依靠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依靠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用热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壮丽凯歌。

15、北斗高悬:

1935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16、天高云淡:

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17、北上北上:

1936年1月 湘西与川北。

18、江山多娇:

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简介和概括(《长征》简介和概括视频)《长征》简介和概括(《长征》简介和概括视频)


红军长征的内容概括

《长征》王树增每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

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 明错误指挥下,敌人步步紧逼。广昌失守、万年亭失守、驿前失守、石城失守,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 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

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人。

第三章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

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七章 血漫湘江-1934年11月 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第八章 恭贺新年-1935年1月 乌江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

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 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扩展资料

红色经典巨著《长征》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精心打造的,书中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作者赋予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王树增在《长征》中,为我们大家描绘了中华儿女为了反抗强暴、寻求民主自由、探索国富民强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在最艰苦的地方,遇到最复杂的危险,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中国人立身安命的高耸的脊梁。他们以惊天地泣鬼神的雄伟气魄,旨在圆百年国人摆脱苦难屈辱历史、振兴中华的强国梦,唱响了一曲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交响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