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内容是什么?(海绵城市包括哪些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内容是什么?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是什么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关键是要掌握并运用城市水循环的机理与规律,科学分配“渗”、“滞”、“蓄”、“净”、“用”、“排”的通量和过程,制定实现各分项目标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包括渗透面的布置、滞蓄工程的建设、雨水利用项目规划等。

扩展资料

需要以下三方面的水利科技支撑:

1、基础理论层面需要了解复杂城市下垫面的产汇流机理。

2、关键技术层面需要建立分布式的城市水文模型。

3、应用实践层面需要定量评估不同规划情景下“渗”、“滞”、“蓄”、“净”、“用”、“排”的客观效果。“

上述三个方面即是城市水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绵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内容是什么??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是基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旨在通过人工手段恢复城市生态水循环系统,以期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引发的畸旱畸涝问题,还可以达到美化城市、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效果。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可通过透水性地面下渗、绿地滞滀等途径补充地下水、城市、湖泊等。除此之外,大量的雨水通过雨水收集装置、弃流装置、过滤装置、传输通道以及储存装置被回收。

海绵城市建设规范

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应以相关职能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落实有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

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应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情况的审查。

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载体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园林、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明确体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内容,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