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封狼居胥的人有几个(封狼居胥的人有几个人)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封狼居胥有几人

狼居胥,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的狼山。霍去病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封狼居胥”的典故成为流传至今佳话。

历史上封狼居胥的有汉朝霍去病,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唐朝,李靖、李绩,明朝蓝玉、明太宗朱棣。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中国历史有哪些武将做到了封狼居胥?除了霍去病还有谁?

封狼居胥这个成语是霍去病创造的,其原意是指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的仪式,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侧的肯特山,这座山是汉朝时期匈奴祭祀的圣地,霍去病作为汉朝的将军,在敌人的圣地举行祭祀的仪式,这在战争年代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所以封狼居胥被后人引申为华夏族武将的最高荣耀之一,想要达到封狼居胥的荣耀,至少要有三个标准:

1、对外战争的距离足够远。

汉朝都城长安到狼居胥山的直线距离是1600多公里,霍去病参与漠北之战最远到达了瀚海,也就是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直线距离将近2000公里,在战争中,霍去病走的又不可能是直线,因此漠北之战的距离超过了2000公里。

如此远距离的战争对于今天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当时华夏族对外战争的天花板,古代战争很难解决补给与运输工具的问题,如此长距离的长途奔袭对于战争参与方来说,消耗是无比巨大的。

别说汉朝,就是一千多年后的蒙古骑兵,其行军速度也只有80~95公里/天,每个骑兵至少要有两匹马,还得随身携带所有的补给才能完成远征,从这里看,汉朝时期的霍去病创造了封狼居胥的战功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2、对外战争的战果足够大。

光是漠北之战,霍去病就歼灭敌人70400人,甚至超过了霍去病手下军队的数量,还俘虏了匈奴都尉以上的贵族83人,这个战果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极其辉煌的,战果足够大,所以被称为封狼居胥。

3、战争的主体是华夏族与外族。

能被称为封狼居胥的战功,一定是华夏族与外族的战争,华夏内部的战争肯定不算的,不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两千多年前的战争,因此在讨论封狼居胥时,战争的主体必须是华夏族与当时的外族。

用这三个标准来看待冷兵器时代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武将,有哪些人能够称得上封狼居胥呢?

一、汉朝:霍去病、卫青、李广利、陈汤、窦宪、马援

1、霍去病

霍去病创造了封狼居胥的战绩,主要靠的就是上面说的三个标准,霍去病参与了多场长距离突袭,比如河西之战,霍去病从陇西出发,过甘肃兰州、永登,越过乌鞘岭与燕支山,大战匈奴,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贯穿了整个河西走廊。

再比如漠北之战,深入漠北2000公里,距离非常遥远,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天花板,再加上回军的路线,一个来回4000公里,这种远距离战争在当时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霍去病在所有的战争中共斩获敌人11万多人,迫降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部将民众数万人,这种战绩在当时也是无人可比的。

再加上霍去病的战争是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所以霍去病创造的战绩叫封狼居胥,成为武将最高战绩。

2、卫青

世人皆知霍去病封狼居胥,很少有人知道卫青战绩同样惊人,卫青的军事才能与领导才能还要高于霍去病,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卫青是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第一个取得胜利的将军,这便是龙城之战,卫青攻破了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在此战中卫青俘虏了700人,而汉武帝派出去的其他三路大军都是失败,卫青的军事才能显露出来。

卫青在河南之战中出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然后一路向西迂回,突袭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歼敌数千人,俘虏3071人及百万头牛羊,收复了整个河套地区,卫青行军一千多里,算是一个千里大迂回的战役,符合距离远、战绩大及与外敌作战的三大标准。

漠南之战中,卫青率领3万骑兵出内蒙古计兰山口,突袭匈奴右贤王,前后行军一千多里,卫青包围了右贤王,俘虏了1.5万匈奴人,数十万头牲畜,第二年,卫青出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合计斩杀和俘虏敌人1万余人。

漠北之战中,卫青再次出定襄,向北行军一千多里,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此战中卫青斩敌1.9万余人,要不是李广和赵食其迷路未能包围匈奴单于,卫青还可能扩大战果,从卫青的战绩来看,完全符合封狼居胥的三个标准,只是战绩比霍去病稍微差了一点而已。

3、李广利

总有人嘲笑李广利是个常败将军,事实上,李广利是西汉时期仅次于卫青、霍去病的军事将领,别的战役不说,李广利一生最著名的战役就是两次远征大宛,第二次取得了成功。

大宛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从当时的汉朝到大宛有一万多里,大宛盛产宝马,汉武帝因为对匈奴发动战争,急需大量好马,因此向大宛求马,大宛不同意,还杀害了汉朝使者,于是汉武帝派出李广利发动军事行动以获取战略物资宝马。

李广利一共有两次远征大宛,第一次是失败了,第二次才成功,李广利远征大宛的距离比霍去病远征漠北还要远,霍去病单程的距离是4000多公里,李广利是5000多公里,所有的补给要么是自己携带,要么是在中途补充,难度相当大。

要知道在当时,没有GPS,没有手机,靠着问路与向导,从汉朝一路向西还不迷路就已经不容易了,李广利不仅没迷路还打败了大宛,杀死了大宛国王,拿到了大宛的宝马,成功地完成任务并且平安地回到了汉朝,前后历时四年。

李广利远征大宛不仅仅是汉朝的一次远征,其产生的意义重大,让汉朝的威名在西域远扬,让杀害汉朝使者的西域诸国胆战心惊,让汉朝的国威让西域扬名,并且符合封狼居胥的三个标准,因此李广利也可称为封狼居胥。

4、陈汤

陈汤是西汉晚期的著名将领,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出自陈汤上给皇帝的奏章,陈汤最大的功绩就是消灭了北匈奴郅支单于。

陈汤是当时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与西域校尉甘延寿一起假借皇帝命令,征发西域诸国的军队以及汉朝在西域屯田的军队,一起讨伐郅支单于。

陈汤从西域都护府(新疆轮台县)出发,翻越了葱岭到达了大宛,然后又经过了乌孙到达了康居国的边界,经过阗池(今吉尔吉斯伊塞克湖),到达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江布尔州江布尔市),前后行军数千公里。

在郅支城打败了匈奴单于,汉军攻破了城池,斩杀了郅支单于以及匈奴贵族1518人,俘虏及收降了一千多人,彻底消灭了北匈奴,解决了汉朝最大的边患,让西域诸国臣服于汉朝,使得汉朝国威大增。

从封狼居胥的三个标准来看,陈汤是符合的,一是远征,陈汤行军数千公里,二是战绩大,斩杀匈奴单于,三是汉朝与外族作战取得胜利,所以陈汤也达到了封狼居胥的军功。

5、窦宪

窦宪是东汉外戚,他的妹妹是汉章帝的皇后,因为胆大妄为刺杀朝廷大臣,并且嫁祸于宦官蔡伦而被太后囚禁,因为想将功补过,所以窦宪请求率军打击北匈奴,这无意中成就了燕然勒石的功绩。

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与征西将军耿秉率领汉家骑兵、羌胡及南匈奴骑兵合计三万余人,从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出塞,在涿邪山(今蒙古国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并在稽洛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大败北匈奴,歼敌1.3万余人,缴获牲畜百万余头,迫降部落民众20余万人。

窦宪此战出塞三千余里,在取得巨大的战功之后,窦宪命令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上把功绩刻在石头上,这就是燕然勒石的来历,同样引申为武将的最高军事荣耀之一,此战之后,北匈奴彻底消灭在中国历史上,而南匈奴则臣服于汉朝。

窦宪彻底解决了汉朝最大的敌人北匈奴,他的战绩符合封狼居胥的三个标准,同时创造了另一个名词燕然勒石,他的功绩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是齐名的。

6、班超

班超是班固的弟弟,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的事迹近乎神话,班超带着36个的使者团,利用西域诸国,借力打力,在没有大规模对西域用兵的情况下,班超靠着一己之力重开西域都护府,成为东汉时期战神级别一样的人物。

公元73年,班超以代理司马的职务跟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兵西域,这是自西汉以来,东汉第一次对西域用兵,汉军打败了盘踞在西域的北匈奴军队,重开西域都护府并在西域小规模驻军,然后汉军大部队回国了。

第二年,北匈奴卷土重来,消灭了汉朝在西域的驻军,并且引发了一个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而班超就是在此时带领一个36人的使者团向西域深处进发,汉朝此时在西域的存在就只有班超和他的36个使者。

然后班超利用西域诸国之间矛盾以及汉朝余威,征发了臣服汉朝的西域诸国的军队来攻打不愿意臣服汉朝的诸国,最终凭借强大的个人能力与胆识,相继征服了西域诸国,还成功打败了大月氏对西域的入侵,班超还派出使者甘英出使罗马帝国,但最终没有成功。

班超就这样重开西域都护府,让整个西域再次臣服于汉朝,班超就成为东汉的第一次西域都护府,班超在万里之外为汉朝征服了西域,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与军事意义,重新宏扬了汉朝的国威,重开西域都护府就是一件巨大的功绩,又是与外族作战取得的成绩,所以班超完全符合封狼居胥的标准。

7、马援

马援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这话的意思是说: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国边境,我打算向朝廷请战,去当个先锋官,做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应该安安稳稳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然后被子孙用棺材敛尸埋葬。大丈夫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啊。

马革裹尸成为一个成语,其出处就是马援,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与名将,参与了东汉创建初期的很多战争,其最有名的战役有三场,一是北击乌桓,二是西平羌乱,三是南征交趾。

这里主要讲南征交趾,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当时属于汉朝,交趾女子征侧、征贰起兵造反,占领了汉朝交趾郡,临近的郡县也纷纷反叛汉朝,汉朝在交趾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于是光武帝刘秀派马援率军。

马援从南方沿海出兵,水陆并进,行军一千余里,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大破叛军,斩杀数千人,迫降者一万余人,一年后,马援斩杀了叛乱的交趾女子征侧与征贰,继续平定了岭南的大小叛乱,整个平叛行为前后历时两件,行军距离达到数千公里。

按封狼居胥的三个标准来看,马援是符合的,在遥远的南方,马援及汉军要克服水土不服的气候,劳师远征的疲劳,极其不便的补给,彻底地平定了叛乱,维护了汉朝的土地,这就是封狼居胥的功绩。

二、三国:毌丘俭

毌丘俭这个人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将,其最大的功绩就是二伐高句丽,直接就灭亡了高句丽,要知道后来的唐太宗三伐高句丽都没有灭亡高句丽。

汉朝将实力扩充到朝鲜半岛始于汉武帝,汉武帝时期在朝鲜半岛设置了4个郡,分别是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到了东汉末年,这四个郡早就落入外敌之手,到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在中原争霸,而辽东则存在一个公孙氏政权,至少朝鲜半岛的汉四郡,更是无人顾及了。

毌丘俭二伐高句丽始于曹魏政权对辽东公孙氏政权的用兵,曹睿时期,辽东公孙氏政权不服曹魏,阳奉阴违,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曹魏西线无战事,曹睿把眼光放到了辽东,想趁机会剿灭不服从的公孙渊。

毌丘俭就是一征公孙渊的将领,但是他失败了,随后曹睿派出司马懿攻打辽东,司马懿成功灭亡了公孙氏政权,将辽东军民迁往内地,因此在辽东形成了一个权力真空,原本臣服于辽东的高句丽开始强大起来,并且开始频频侵犯曹魏的辽东属地。

当时的毌丘俭是度辽将军兼幽州刺史,于是率军攻打高句丽,一战歼灭了高句丽军主力,斩杀1.8万余人,高句丽王逃走,没多久高句丽王复辟,毌丘俭为了彻底消灭了高句丽的威胁,于是派出两路大军继续攻打,一路北上,一路南下,灭亡了灭亡了三韩王国(辰韩、弁韩、马韩)中的辰韩,征服了整个朝鲜半岛。

同时还从朝鲜半岛派出使者出使倭国,以宗主国名义调解倭国的内战,并且宣示魏国的主权与霸权,同时魏军将士将此事刻在石碑上,记下了功劳,在1906年毌丘俭刻石记功碑在吉林集安市被发现,坐实了此事,这是三国时期最遥远的一次远征,行程达到数千公里,魏军将士征服了朝鲜半岛,实行了实际控制。

毌丘俭的这一战绩明显达到了封狼居胥的标准,这是三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一次远征,让中在的魏朝实力达到了朝鲜半岛,甚至整个东亚,这是宏扬国威的大事。

三、唐朝:李靖、李勣、苏定方、侯君集

1、李靖

三国之后是西晋,西晋之后中原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也就是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统一天下,隋之后是唐朝,华夏进入了另一个盛世,才涌现出封狼居胥的将领。

唐朝名将众多,排名第一的是李靖,李靖是韩信一样的战神级别的人物,李靖参与了唐朝的部分内战,之后就开始对外战争,李靖参与的第一场灭国大战就是唐朝灭亡东突厥之战,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突袭东突厥颉利可汗,一直打到阴山,直接灭亡东突厥。

李靖还参与了打击吐谷浑之战,吐谷浑在今青海与河西走廊一带,唐军行军二千余里,大败吐谷浑,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部边陲且末(今新疆且末),直接攻灭了吐谷浑,李靖的战绩符合封狼居胥的标准。

2、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是唐朝初年仅次于李靖的名将,参与了虎牢关之战与唐灭辅公祏之战,还参与了唐灭东突厥之战,与李靖一起灭亡了东突厥,此战中,李勣俘虏了五万多人,功绩卓著,算得上封狼居胥。

李勣还参与了唐灭薛延陀之战与唐灭高句丽之战,薛延陀是突厥别部,突厥崩溃后,薛延陀独立,薛延陀后来攻打归附于唐朝的突厥俟利苾可汗,唐朝派出李勣迎战薛延陀,李勣率领6000骑兵大败薛延陀军。

在唐朝灭亡薛延陀之战中,李勣在郁督军山大败薛延陀,斩杀5000余人,俘虏3万多人,并将薛延陀可汗带回长安,薛延陀各部也被各路唐军打败,随后薛延陀灭亡。李勣还参与了唐朝灭亡高句丽的战争,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没有灭亡高句丽。

3、苏定方

苏定方骁勇善战,在隋末农民起义中先后投靠窦建德与刘黑闼,唐朝建立后被起用,他参与的首战是唐朝灭亡东突厥之战,苏定方纵马偷袭突厥牙帐,斩杀上百人。

在援助新罗之战中,苏定方率领一万唐军讨伐高句丽,斩杀与俘虏一千多人,在讨伐西突厥之战中,苏定方率领500骑兵大败西突厥,斩杀1500多人,在灭亡西突厥之战中,苏定方率领一万唐军及回纥兵大败十万西突厥军队,斩杀突厥军队数万人,苏定方一直追击西突厥残军到碎叶水(今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境内楚河),行程数千公里。

苏定方还灭亡了百济,攻打过高句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苏定方征战的战场,苏定方北击东突厥颉利可汗,灭亡东突厥,西攻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灭亡了西突厥,向东攻灭亡朝鲜半岛屿上的百济,向南打败了吐蕃。

可以说苏定方纵横万余里,打遍了唐朝周边的诸国,先后灭亡三国,并且都是生擒其主,这个标准完全称得上封狼居胥。

4、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跟随李世民,参与了灭亡东突厥之战,攻灭吐谷浑之战,以及灭亡了西域的高昌国之战,高昌在今新疆吐鲁市东哈拉和卓堡西南,是西域唯一的汉人政权,距离当时的唐朝有7000余里。

侯君集率领唐军一战就灭亡了高昌国,称得上封狼居胥的战绩。

四、明朝:蓝玉

蓝玉是明朝名将,是大将常遇春的妻弟,为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他最著名的战役是捕鱼儿海战役,这是明朝对北元蒙古政权的最大胜利。

蓝玉率领15万明军主力北伐北元,追击北元军队到捕鱼儿海(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贝尔湖),这里离明朝的疆域有三千里之远了,在此战中,蓝玉率领的明军大败北元军队,杀死北元太尉,俘虏了北元皇室成员百余人,官员三千余人,军队及民众7.7万余人,牲畜15万余头。

除了元朝皇帝与太子等数十骑逃走,北元的高官、贵族、皇族成员几乎一网打尽,这是明朝对北元的最大胜利,朱元璋知道这事后,直接将蓝玉比作卫青与李靖,蓝玉的这一战役完全符合封狼居胥的标准。

封狼居胥的历史人物

霍去病(前140-前117) ,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以一万的损失数量,斩首虏七万多,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

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一岁。此仗后,汉武帝益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户。至此,霍去病总封邑户数为:一万六千一百户(史记);一万七千六百户(汉书)。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是霍去病的姨母,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是他的舅舅。霍去病曾在出征的途中看望自己的生父霍仲孺,并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回朝廷。霍光后来得到武帝重用,成为托孤重臣,曾废立皇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为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霍去病有一个儿子霍嬗,字子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生母未见史书。霍去病死后,霍嬗袭冠军侯爵位,为侍中。霍去病死后六年,元封元年(前110年),霍嬗从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后不久暴卒,谥号为哀。霍嬗死时约十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霍嬗无子,霍去病的嫡系后裔至此断绝,冠军侯国也因此而除。此外,霍家有史记载的霍山、霍云二人,因谋反被汉宣帝灭族。但也对宣帝时期的政治产生过一定影响。因《史记》、《汉书》互有讹误,对他们二人的身世记载大体而言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二人均是霍去病之子;第二种意见认为二人均为霍去病之孙;第三种意见认为霍山为霍去病之子,霍云为霍去病之孙。而认为霍山、霍云均是霍去病之孙者,又对霍山与霍云的兄弟关系产生分歧,有人认为霍山是霍云之兄,也有人认为霍山是霍云之弟,在此不再赘述。

历史上封狼居胥有几人 分别是谁

历史上像霍去病这样封狼居胥的有五个人,他们分别是西汉的霍去病,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以及明朝的蓝玉和朱棣。封狼居胥跟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中所获得的成就有关,它也是对将领的一种最高褒奖。

霍去病

一个传奇,汉朝最年轻的战神,曾将屡屡侵犯汉朝边疆的匈奴打的落荒而逃,直捣匈奴腹地,长久地保障了西汉北方长城一带的安全。他打出了汉人最强的气势: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后的汉朝能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霍去病功不可没。

东汉窦宪

他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时期的名将,他的妹妹也是皇后,所以他深得皇帝重用! 窦宪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共三万余人出征,最终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亡,窦宪继续追击匈奴1500多公里,杀敌一万多人,俘虏无数。窦宪最后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可惜,窦宪后来因为谋反,被逼自杀了!

唐朝李靖

贞观三年,李世民决定主动出击突厥,一改臣服的被动局面,于是他派大将李靖为总帅,统帅十几万大军出击突厥。最后李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突袭突厥大营,颉利可汗仓皇而逃,后唐军又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直到最后灭了突厥国!李靖虽然没有学霍去病那么“封狼居胥”,但是他骑马从狼居胥山脚下飞驰而过,最后彻底消灭了东突厥,他的功劳也堪称“封狼居胥”!

明朝蓝玉

蓝玉是朱元璋时期一位非常出名和优秀的将领,他最大就功绩就是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从此威震天下! 捕鱼儿海就是如今中国与蒙古交界处的贝尔湖。洪武21年,朱元璋拜蓝玉为大将军,率领15万大军北征蒙古,力求一举肃清北元残余势力!最后蓝玉一直追到捕鱼儿海,发现了蒙古军队,迅速全军出击,大败元军,俘虏7万多人,得获牛羊和财宝无数。此战彻底打垮了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大喜,封蓝玉为凉国公!

明成祖朱棣

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过来的,所以他当上皇帝后,不断建功立业,以求正其名!从永乐八年开始,朱棣先后五次亲率大军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最后朱棣追击蒙古败军到了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只可惜,朱棣在第五次亲征得胜,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了。

历史上被誉为封狼居胥有几人?历史上有几个封狼居胥的人?

说到这个封狼居胥大家也还是知道的吧,非常非常给力的一件事情,但凡是知道这个封狼居胥的人,都会清楚这个事情是真的振奋人心了,大写的一个佩服了,所以懂的人也都懂的,那么有的人也要问了,那这个历史上又有多少人能被成为是封狼居胥的人呢?是不是只有霍去病一个人呢?其实并非如此哦,真正能为誉为是这个封狼居胥的人前前后后有5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有那5位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

历史上被封封狼居胥的人有5个,分别是:西汉的霍去病、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以及明朝的蓝玉和朱棣。

1、西汉的霍去病

历史上最先关于封狼居胥的历史人物是汉代名将霍去病。霍去病可以说是一位少年英雄将领,战功赫赫,封狼居胥,但是却英年早逝,不可谓不令人叹息。

“封狼居胥”典故:

汉朝建立初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日益强大,为了夺取阴山南麓的水美草肥的沃野,不断袭击阴山峪口的汉代守军,以便越过沙漠能够占领肥沃土地。

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日益强大,骚扰也越来越频繁。汉武帝命人在阴山以北建筑屏障,并且驻扎守军抵御外侵。

在西汉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等率领骑兵五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歼灭敌军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峰一直逼至瀚海。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2、东汉的窦宪

东汉窦宪,他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时期的名将,他的妹妹也是皇后,所以他深得皇帝重用!窦宪联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共三万余人出征,最终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亡,窦宪继续追击匈奴1500多公里,杀敌一万多人,俘虏无数。窦宪最后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可惜,窦宪后来因为谋反,被逼自杀了!

3、唐朝的李靖

贞观三年,李世民决定主动出击突厥,一改臣服的被动局面,于是他派大将李靖为总帅,统帅十几万大军出击突厥。最后李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突袭突厥大营,颉利可汗仓皇而逃,后唐军又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直到最后灭了突厥国!李靖虽然没有学霍去病那么“封狼居胥”,但是他骑马从狼居胥山脚下飞驰而过,最后彻底消灭了东突厥,他的功劳也堪称“封狼居胥”!

4、明朝的蓝玉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蓝玉为大将军,率兵15万北征蒙古,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

北元皇帝脱古思铁木儿畏惧中华,远远北逃,多到了捕鱼儿海,但被蓝玉发现。是日正值风沙号飞,元军毫无戒备。蓝玉伺机率大局奔袭敌营,元军大败杀其太尉蛮子,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惶北逃。

蓝玉以精兵追之,脱古思铁木儿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理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余人,缴获大量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及马驼牛羊十五万余,销毁敌军器械不计其数,彻底摧毁北元职官体系,又破哈喇章营,获人畜六万,名震天下。

明太祖闻之大喜,诏令嘉奖,封凉国公。

5、明朝的朱棣

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过来的,所以他当上皇帝后,不断建功立业,以求正其名!从永乐八年开始,朱棣先后五次亲率大军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最后朱棣追击蒙古败军到了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只可惜,朱棣在第五次亲征得胜,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了。

上面的5个人,各个都是人精,各个都是人种之人,厉害到不要不要的,不仅仅如此,还不怕死,深入敌后,简直就是厉害了,所以这样的坐实让人十分的钦佩了。

封狼居胥的人有几个

封狼居胥的人有5个,霍去病,窦宪、班固、蓝玉、朱棣。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被认为是汉族最高的军功,同时也是汉族军人的最高荣誉。

狼居胥,即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最早实现“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汉武帝称他是汉朝的冠军侯,他在狼居胥山的所作所为让“封狼居胥”成了古代的战功之最,也让后世的无数武将们将“封狼居胥”当成了毕生的最高追求。

被封狼居胥的霍去病

公元前123年春,在汉军对抗匈奴的第二次反击作战中,年仅18岁的霍去病被任命为骠姚校尉,领着八百名精锐作战。而此次战斗中,霍去病一马当先,率领部众甩开大军直追匈奴,深入匈奴腹地,功冠全军。

两年后,霍去病出任骠骑将军,再度领兵追击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这一战,霍去病一路向西高歌猛进,一直打过焉耆山,在皋兰山和匈奴展开决战,斩杀匈奴近万人。

在解决了汉朝西部边境的威胁后,霍去病亲率大军,从河北代郡出发,穿越黄沙大漠,一路打到狼居胥山。横扫了匈奴地区,俘斩匈奴士兵七万余人。曾经叱咤风云的匈奴左贤王军经此一役,几乎全军覆没。

为了庆贺这次大胜,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的高峰上举行祭拜仪式,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高高飘扬在狼居胥山上的战旗也成为了霍去病荣誉的象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