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山东快书经典段子(山东快书经典段子视频)

本文目录一览:

山东的快板词有哪些?

1、走上台来笑哈哈,台上台下如一家。

今天不把别的讲,我把山东夸一夸。

自古齐鲁多名胜,山水名人冠中华。

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威名传天下。

2、万世师表出曲埠,孔府孔庙规模大。

从孔林  到栢林,祭拜孟子亚圣人。

道教名山属崐嵛,崂山道士道行深。

全真七子丘处机,他的故事很有趣。

3、齐国国都临淄城,至今尚见车马坑。

陶瓷之都在淄博,聊斋志异蒲松龄。

王羲之,是书圣,琅琊郡里有门庭。

4、历史胜迹说不尽,一代新人换旧人。

沂蒙山上风光好,革命老区天下闻。

微山湖里游击队,铁道线上杀敌人。

中日血战台儿庄,惊天动地泣鬼神。

5、山东不光历史好,今天仍然不得了。

烟台山上望海潮,骏马奔驰养马岛。

山东高角成山头,人称中国好望角。

海尔集团在青岛,景色宜人环境好。

山东快板是一种平词说唱艺术。发源于山东。是中国曲艺曲种。因用两块大竹板儿(大板儿)和五块小竹板儿(节子板儿)而得名。大小竹板儿合称为"七块板儿"。传统快板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快板,还有快板书。表现的艺术特点是短、明、快。通常表演剧目是根据历史演义或者神话传说改编而成。随着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快板书也与时俱进,创作出一些现代段子,通常都是教育人们知书达理、明辨是非的段子。

中国曲艺曲种。又称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因以说武松故事为主,故又名说武老二的、唱大个子的。1951年定为今名。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诸说不一:一说清咸丰年间山东济宁艺人赵大桅吸取山东大鼓艺人何老凤的捽缰腔,形成了山东快书的前身"武老二";一说是在山东落子说唱武松故事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或说创始于明万历年间武举人刘茂基;或说为道光末年落第举人李长清始创。后来形成两个分支 ,一支是擅长贯口、俏口的杨派,另一支传到高元钧,以其表演风趣生动,称为高派。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与"莲花落"一样,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

山东快书有关于孔子的段子吗,急求~~~~~~~

打起(这个)竹板儿响连声,

唱一段儿历史故事您各位听。

这件事出自春秋末年,

至今有两千五百个年头还挂零儿。

唱的是“五大圣人”之一的“宗圣”名叫曾参,

他的思想(咱们)整个华夏都传承。

今天咱不唱他拜师孔夫子,

不唱他儒学有继承。

不唱他辞官敬父母,

不唱他著述写《孝经》。

教书、育人、著《大学》,这些故事我都不唱,

唱一段儿《曾子杀猪》留美名。

打竹板,开心怀,

春秋的事情我来谈,

话说东周封建时,

朝廷软弱诸侯起,

一百多个诸侯国,

当时的局面特别乱,

著名的人物却很多,

楚庄王啊真聪明,

改革政治买兵马,

先装糊涂其实懂,

一鸣惊人真厉害,

赢了晋国当霸主。

孔夫子,创儒学,

手下的弟子有三千,

著书立传写论语,

仁礼之道美名传。

老子庄子韩非子,

扁鹊屈原小甘罗,

乱世英雄皆辈出,

多的说也说不完。

打竹板,心欢喜,

秦朝的事情我来比,

创始皇帝是赢政,

这个人可了不起,

吞并六国开疆域,

废分封,建县郡,

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文字和斗量,

万里长城他建起。

陈胜吴广起义后,

项梁项羽举大旗,

项羽九次战秦军,

英勇善战没主意。

刘邦谋士是张良,

献策献计攻咸阳,

子婴出城来投降,

四年楚汉风和雨,

刘邦最终胜项羽,

建立汉朝任高祖。

快书和快板作为韵诵型的口头说唱艺术类型,十分注重曲词语言本身的创作和艺术上的魅力。不仅有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惯用的“赋、比、兴”手法,而且非常倚重诸如排比、对仗、双声、叠韵、谐音、双关、比喻等等汉语言丰富多彩的修辞技巧。在审美风格上,又很崇尚喜剧色彩和娱乐效果,讲究风趣与幽默,也注意使人发笑的“噱头”或“包袱儿”的创造,追求寓教于乐的美学境界。

山东快书产生于山东省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有关山东快书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创始于清咸丰年间的山东济宁艺人赵大桅,他吸收当时著名山东大鼓艺人何老凤的“捽缰腔”,编演唱词,并以梨花大鼓的梨花片作为击节乐器,形成山东快书的前身“武老二”;一说是在山东落子说唱武松故事的传统节目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以山东落子的竹板为击节乐器。此外,还有创始于明万历年间的武举人刘茂基、清道光年间的落第举人李长清等不同说法。根据对艺人师承关系的考察,多认为李长清传艺于傅汉章,傅汉章传艺于赵震及弟子。

魏玉河,遂形成两支,流传至今。魏玉河一支的著名艺人有弟子卢同武,再传至杨立德,杨立德擅长“俏口”、“贯口”,自成一家,被誉为“杨派”。赵震一支的著名艺人有戚永立,再传至高元钧,高元钧以注意刻画人物、表演生动风趣见长,被誉为“高派”。自清代末年以来,戚永立等名家曾到南京、上海、杭州、汉口等地演唱,扩大了山东快书的影响。

山东快书自形成以来就以武松故事为主,因此演员被称为“说武老二的”,“唱大个子的”。正书之外有些风趣的小段子叫作“书帽”,如《大实话》、《柿子框》等。山东快书由于曾用竹板击节而叫作“竹板快板”。20世纪30年代前后,著名演员高元钧登上舞台演唱,曾叫作“滑稽快书”;1951年他录制《鲁达除霸》唱片时定名为“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的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的韵文,穿插一些过口白、夹白或较长的说白。语言明快风趣,情节生动,表情动作夸张,节奏较快,长于演说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的武打故事。但旧社会也给山东快书遗留下不少不健康的“荤口”,因此从1940年开始,高元钧开始致力于山东快书语言的净化工作,提高了传统节目的艺术质量,并借鉴相声、京剧等艺术,加强了山东快书的艺术表现力。

快书和快板在表演形式上均十分简单,一般由演员站着以手持击节的小型打击乐器,自行伴奏说唱。有一个人表演的“单口”形式,两个人表演的“对口”形式,和三个人或三人以上表演的“群口”形式。用来伴奏即击节的乐器,也依具体曲种而有所不同,如山东快书高派杨派使用的是两个月牙形,方寸大小的铜片,表演时单手击节,称为“鸳鸯板”;山东快书于派左手两块竹板,右手两块竹板,打击节奏由锣鼓经演化得来。数来宝或者快板用的是一大一小两付竹制击节乐器,其中大板为两块,小板为五块,大板较大,小板的五块竹片较小,用绳子串结起来,表演时演员左右手分持大板和小板说唱。段落之间常常击节打板,演奏出各种花样的打击效果,以娱观众。

快书与快板虽然都以节奏感极强的数唱或诵说方式进行表演,所说唱的曲词均是句式比较规整的韵文。但也有区别,除说唱表演时因曲种形式不同,即采用不同的方言,使说唱的曲调或者诵说的节奏感不同之外,曲词也有所不同:快书或者在快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快板书,一般都表演故事性强,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中、长篇节目,曲词的韵辙通常是每个回目一韵到底;而快板一般只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强的短篇节目,且曲词的押韵方法比较自由,称为“花辙”,即可在一段曲词中自由转韵。无论是快书还是快板书,曲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为主的上下句体结构,但实际运用时只要与说唱的节奏与曲调不矛盾,常常嵌字、增字或减字,句式自由灵活。

山东快书经典段子有哪些?

山东快书经典段子有单口数来宝,东岳庙、景阳岗、狮子楼。山东快书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 扣子的运用。动作连贯,动作幅度大,演员情绪强烈、夸张适度、人物塑造丰满。

单口数来宝是一种曲艺,所谓单口就是特指一个人说唱的形式。山东快书将形体动作作为演唱、说唱的辅助,动作必须依附于唱词,才能使得获赠个演唱表现更加丰满。在表演过程之前,演员的动作需要精心设计,绝不能靠搞怪或者哗众取宠来取悦观众。

山东快书相关内容

数来宝是中国曲艺的一种,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辙、链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

最初是艺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过程。后进入小型游乐场所演出,说唱内容有所变化。部分艺人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逐渐演变为快板书,与数来宝同时流行。由于艺人曾把商店经营的货品夸赞得丰富精美,数得仿佛来,增添了宝,因而得名。

山东快书经典段子有哪些?

列表:

《东岳庙》、《景阳岗》、《狮子楼》、《十字坡》、《石家庄》、《闹当铺》、《闹公堂》、《闹南监》、《摔杯计》、《快活林》、《调虎计》、《飞云浦》、《鸳鸯楼》。

《张家店》、《蜈蚣岭》、《白虎庄》、《二龙山》、《李逵夺鱼》、《大闹马家店》、《鲁达除霸》、《小寡妇上坟》、《打黄狼》、《打丰县》、《打肥城》。

表演特征:

山东快书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 “扣子”的运用。动作连贯,动作幅度大,演员情绪强烈、夸张适度、人物塑造丰满。

将形体动作作为演唱、说唱的辅助,动作必须依附于唱词,才能使得获赠个演唱表现更加丰满。在表演过程之前,演员的动作需要精心设计,绝不能靠搞怪或者哗众取宠来取悦观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