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易经是儒家吗)

儒家文化周易是什么意思?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书。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易经是儒家吗)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易经是儒家吗)


《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

“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

《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金刚经易经道德经的区别?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重点讲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讲空有结合。

易经现存的是周易,周文王被囚时所作,据传是占卜时所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逻辑,结合天时地利,规范人文的范本。

道德经,据传老子西去出关时在嘉峪关守将的要求下所作,老子本是周朝图书馆管理员,结合自己所读所悟,留下五千字经典,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出道与德的关系。注重无为,顺从物质本有的天道规律,得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礼的结论。

金刚经是佛教典籍,易经是万经之首,算是儒家经典,道德经是道家经典。

周易在大学里是什么专业?

周易是易经的简称,易经是中华民族的古代智慧的结晶,由于当时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自然科学不够发达,自然而然地就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来记录生活再后来就进行总结经验,慢慢的就总结了一些自然规律和认识论,和方法学,形成了一些朴素的哲学思想,所以可以规为哲学思想史专业。

哲学系,下属有周易哲学,魏汉玄学。

南大以前有风水专业,是硕士级别的,也纳入在周易哲学门下。貌似此班现在已经被取缔。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 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教育部发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里面根本就没有周易,所有的大学都不可能有周易这个专业。你想学习周易的话,可以上大学学习哲学专业,目前中国国内很少有大学设置《易经》相关专业,我想是因为一方面《易经》不仅理论体系高深繁杂,入门的门槛较高,需要学习者足够的悟性;

另一方面由于《易经》作为思想文化源头的特殊性,对学习者的“德”提出更高要求.当德不配位者学以致用时,不仅害己而且害人,更会对社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所以暂不适宜作为大学必学课程大批量向全社会开放。

大学里没有周易这个专业,想研究周易可选择哲学专业,毕业后读研究生,选中国哲学,然后找个研究易经的导师。清华大学有易经建筑风水班、南京大学人文风水专业、山东大学有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就是所谓的儒家文化吗?

中国文化不等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小部分而已。

所谓中国文化是指以“易经”为源头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兵家、农家、医家、杂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外加传入中土并中国化的佛教。

是矣!不是也!是也不是唉!人需文化以育教禽畜, 俗笑话问"皇帝被太后打,世上 乃戏台 谁嫣然不说哉!然太后被打,又谁敢打太后?"笑云"教授戏的"!所以知儒文化人之所需求当今市场经培训中心"招二岁半以上生奥林匹克精神奥数比赛刚情绘涂抺画狡轮滑跆拳日本道样游泳输法英语雄涕主持人猫步走秀明星金光大道佛度众生身体平衡心 喻茄舞美街道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粗为用,忽奇功,茄鼓动,漁阳弄,思衰翁一一一不请长缨,係取天骄种,剑吼西风,登高惟远,寄七弦桐,目送徐悲鸿一一一留上云留借月彰,诗千首,酒万觞,几曾着王,金楼玉阙慵归去,且梅醉洛阳草"人需精神支柱产业化不 以"儒"忽!人是变的总角后比精多了倒空翻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巜悟 问答》人需文化才能儒答嫣煞嬬孺嚅教儿总不会话嫣然翻无文化人!

中华文化个人基研发现应该是:

伏羲女娲月亮太阳盖地远古人;

浑日下远古后黄河岸农耕阳历;

今新太阳宣夜又照地五百万年;

热迫地表三次造山古中新生代;

七十万年后外帝耶和华造今人;

把古文仅限新阳历不足万年论;

使用日心说际外已入科技推进;

中国仍过月日文明下风俗习贯;

依靠传统道儒法百家难止反贼;

没法才请来也有入侵外三大教;

内外压制华夏封建至到建新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儒家文化为代表的百家争鸣,也有道教,佛教各种宗教的文化,更有甲骨文为代表的远古文化,还有各种地方,各种民族,各种朝代的文化。现在的中国文化是在以上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华。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儒家文化,儒、释、道是公认的中国文化三大板块,但也不局限于此。中国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文化分支还有琴、棋、书、画,还有中医文化,中国戏曲,武术等等。只说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太狭义了。


应该说儒家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还有道家文化,佛学文化,周易八卦文化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百家争鸣,各有利弊,各位朋友学习的时候,去糟粕,留精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悟出一些真理,那就是大师了。。。


中国文化的根源在先天文化,就是:河图、洛书、先天八卦(是双图,不是常见的单图)

先天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其中以阴阳、五行、八卦为固定公式推演着天地万物运动的轨迹。

不论是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都充分体现了先天文化的思想。

感谢提问者的精心提问,感谢头条官方的信任,邀请小编回答这个热点的问题!小编先抛砖,目的是引各位的玉,欢迎各位也热心作答!

小编自小以来喜欢看书,喜欢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书籍,所以对于中国文化问题还是有一点点的研究,当然比起那些专业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对于中国文化就是所谓的儒家文化吗?

小编以前思考的时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分享分享心得: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翻开中国近现代史,人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此外,由于中国政治与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及其学术争论,这两种对立的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否定或继承,经常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上下波动。

一些人以新儒学为代表,主张完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失落。因此,振兴中国就是振兴中国传统文化,即实现儒家文化的现代化。尤其是第四代和第五代理学以亚洲四大龙的崛起为证据,作为其理学理论的基础。

也有人主张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传统文化的落后造成的。这是因为儒家和孟子的文化统治中国太久了。因此,我们必须铲除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实行西化。事实上,在这场漫长的辩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所谓传统文化是曾经占据历史主导地位的文化,而儒家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文化。由此可以推断,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事实上,正是这种文化观误导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长期争论,导致了一场关于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陷入了对儒家文化继承或否定的狭隘圈子。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不清,越是较量,越不让对方信服。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它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经济、军事、医学、天文、宗教等多个方面。即使在思想领域的文化成就上,也不仅仅是孔孟及其追随者所建立的儒家文化,更是春秋战国时期学者的百家争鸣。人们学习和利用它。孙子兵法被现代人运用于现代战争和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一个例子。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文化就是所谓的儒家文化吗?这个热点问题的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见的小伙伴欢迎下方留言,请不吝赐教,小编感激不尽,必定予以回复,谢谢各位阅读!

中国文化在汉朝之前是百家争鸣,在汉朝中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偏重儒家,后来王朝大多偏重儒教。过程中北魏的佛教引进,老庄文化,墨家,法家,兵家等均有衍续。本人认为中国文化兼容蓄并,一直在发展,很难简单说是儒家文化。

如果回答就是儒家文化那肯定招来骂声,但实事上儒家文化自汉以来的确对中国历代影响最大,时间最长。不过客观讲中国文化也不可能只有儒家文化,很明显外来的佛教,自产的道教等等都有份。儒家文化自五四运动以至文化革命受到强烈批判,这种影响至深很难消除,但中国领导提出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要讲起来,估计又绕不开儒家文化,毕竟其盛行了两千年,而这期间中国大部分时间还是算“发达国家”,至于近代落后原因还有时间慢慢研究,不必上来就归于古人思想“愚腐”。想想今天中国有这么大地盘、有这么多人口,还有这么多诗词歌舞,老祖宗们是无愧于我们的。

《易经》和《道德经》的区别?

易经,孔子以乾卦为首阐述的周易。

道德经,老子以坤卦为首阐述的连山归藏易。

如果将《易經》喻为一座大厦,那么《道德经》可喻为大厦构建原理的一份说明書,易经是个框架,綱领性的,道德经是践行方案,是指导性的,其指导的方式是阐明事理供人参考和选择,而孔学论语是行为式的,通过各种行为表述论证什么是正确的,是最直接规范,所以说最接近实用。(个人理解)

《周易》,《道德经》同为周官方文化,一个理论加实践,操作手册,一个属学术与总结。

不请自来。《易经》即《周易》,儒家经典。《道德经》,道家经典。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注意到今日头条不少人甚至学者专家国学大师,常把《易经》与《道德经》混为一谈。混为一谈的,主要是《道德经》的“道”与托名孔子《易传》的“太极”。

《道德经》有“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经》卦辞爻辞无“阴阳”。

是《易传》论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是,《易传》的“阴阳”不同于《道德经》的阴阳。

《道德经》的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每一个物都分阴阳。

《易传》的阴阳,两个物之间分阴阳:“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易传》的物,两个两个的生:“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经》的物,一个一个地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的“道”,远高于《易传》的“太极”,且“太极”是儒家借用道家庄子的,马王堆帛书《易》传无“太极”,而是“大恒”,即为证据。

《庄子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太极图,是明代道教画的,不是《易经》也不是《易传》的。

道德经,是用文字解读的易经。

易经,是用图形展示的道德经。

易经是被什么共同尊奉的经典?

易经是被道家和儒家共同尊奉的经典。

周易和易经是同一本书吗?

不是。

《易经》有三本,而《周易》是传世的一本。《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由《易经》即经文部分的《易传》传文部分组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周易》有的认为是占筮之书,有的认为是哲学之书,有的认为是历史之书。一般认为是占筮之书,但其内容涉及甚广,历史、军事、科学文化、宇宙行态、社会等,且蕴涵着一定的哲理,而传文部分则是哲学著作。所以《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属性,《周易志》记:文王作《易》之时,在今的河南安阳汤阴县里。当时殷纣王听信谗言,拒纳忠贤,囚周文王于 里七年。《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对《周易》二字有很 多种解释,对《周》有解为周全、周遍、周普、周旋、周环、周期、周朝之意。对“易”的解释也很多。一为“蜥蜴、易为蜴之本字,引申为变易。”一为“生生之谓易”,其意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一为乾坤日月之象,一为简易、变易、不易、一为宇宙之本,一般主为“易”以变“易”之意象为主导。近代易学研究者认为当今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对人、事物的辨析,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剖析。称之为“辨证法”。而《周易》是根据刚健者为阳,柔软者为阴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而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推断出吉凶。易学者称之为“易理”。《周易》的运用充分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循环的客观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周期循环运动的规律,故而称之为《周易》。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易经是儒家吗)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易经是儒家吗)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易经是儒家吗)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易经是儒家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