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唐朝四大元帅是谁?

李勣,李光弼,郭子仪,李靖。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李勣早年跟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762年,率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763年,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军事家,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历史上,李光弼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新唐书》评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李光弼传》),而《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李光弼也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757年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

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朝廷赖以为安。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名将荟萃的的一个王朝,由于唐朝的大元帅有很多,所以只列举十位功勋最为突出的。他们分别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英国公徐世绩、辽西郡公薛仁贵、临洮郡公王忠嗣、汾阳王郭子仪、临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南康王韦皋、凉国公李想。

我认为应该是:李世民、李靖、李勣、郭子仪

第一位:李世民。李世民虽是唐朝第二个皇帝,但他却不是躺着就能当上这个皇帝,他作战能力强,军事素养高,手底下调教出来的玄甲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以说,李唐的天下有一半是李世民的功劳。当了皇帝以后,李世民也没闲着,继续带领大唐帝国开疆拓土,攻打突厥,征服高句丽,打败高昌、吐谷浑等,开创了伟大的盛世,而且还特别喜欢御驾亲征,很多战役都是在他亲自指挥下完成的,最后都大获全胜,可见李世民是个有实力的卓越统帅。

第二位:李靖。李靖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唐朝开国的名将之一,同样也是第一名将,他曾经北破胡虏、西定青海。后来被封为了魏国公,他特别喜欢研究阵法,他一生出了多本兵书,其中《李靖六军镜》最为出名。他的一生中桃李满天下,他的后辈们不知道出了多少位名将。

第三位:李勣。李勣是唐朝初代的名将,他早期在瓦岗军效力,后来跟随了李密降唐。他是唐朝开疆扩土的主要大将之一,他曾经大破突厥,收复高句丽。他一生战功无数,被封为了英国公,也是凌云阁24功臣之一,后来他跟李靖共称为唐朝初代的两位帅星。

第四位: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曾经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成功收复河北河东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地被封为了代国公。不管是他在何时何地,只要国家有难,只要国家需要他,郭子仪都会挺身而出,在他死后谥号为忠武,纵观整个唐朝,也只有郭子仪还能配得上这个称号。

唐朝四大元帅分别是是李靖,侯君集,薛仁贵,苏定方。

李靖,是隋时世家弟子,曾经以副帅身份参加平王世充和窦建德、辅公祏。南平萧铣时先副帅后主帅,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皆为主帅。可以说,江南地区、蒙古地区及贝尔加湖、西方青海地区,全是他收的!

侯君集。跟李靖学习兵法,协助参加灭亡东突厥,大破吐谷浑的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力!,做主帅领军灭亡高昌,痛击吐蕃。

苏定方!没错就是《隋唐英雄传》里的大反派!但真正的历史上,是对大唐有着卓越贡献的一代大元帅!

薛仁贵出生平民家庭,唐太宗晚年参军,他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更是给人许多经典的典故。它们分别是“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朝开创时的元帅主要有李世民,李靖,侯君集,薛仁贵,苏定方等最著名的当属时任秦王的李世民。唐朝开创时的元帅主要有李世民,李靖,侯君集,薛仁贵,苏定方等最著名的当属时任秦王的李世民。唐朝开创时的元帅主要有李世民,李靖,侯君集,薛仁贵,苏定方等最著名的当属时任秦王的李世民。

唐朝的下个朝代是什么?

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梁一个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三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

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十国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汉建国于今山西境内,其余九国都在南方。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如吴越,割据于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结束后才为北宋所灭。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后来,宋朝统一天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扩展资料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最终爆发民变,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之乱打击,唐朝统治已名存实亡。

黄巢之乱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战乱中死去,皇位由其弟唐昭宗继位,迁都洛阳。

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日,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入宫尽诛宦官。

唐高祖李渊,体有三乳,唐朝开国皇帝长了三个乳头么?

宋朝的一群史官就喜欢在男人的乳头上作文章,他们前仆后继地为唐高祖李渊做植乳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宋朝时编撰的《新唐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三部书都有李渊“体有三乳”的文字记载。

但这些都是虚构的。

唐朝在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

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唐朝皇帝顺序表(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唐朝的皇帝都住在什么宫?

太极宫 大明宫 兴庆宫

主要住大明宫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高祖、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与昭宗仍有部分时间在西内听政,这里仍保留着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唐末太极宫毁于战火,至今遗址犹存 .

唐玄宗最先营造了兴庆宫,并把兴庆宫作为新的政治中心,称为“南内”。玄宗在长安旧日的藩邸隆庆坊(兴庆坊)修建宫室,取代西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成为唐朝新的政治中枢,改变了往日长安宫城的布局,对唐朝中央中枢政治的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明宫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扩建,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听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此宫毁于兵火。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

李世民是哪朝的皇帝?

李世民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皇帝唐太宗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他在隋朝后期为了推翻暴君隋炀帝和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唐高祖封为秦王,他不但能文能武,还非常重视和爱惜人才,身边还追随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政治影响力非常大。随着势力不断壮大,直接威胁到太子李建成的皇位继承权,引起太子李建成猜忌。随后,李建成便和李元吉密谋除掉李世民。后来,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了,他听取了身边智囊团先发制人的的建议。于公元626年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取了太子之位。之后,李世民听取身边亲信房玄龄等人的建议,逼迫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开始在全国实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改革,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唐朝。

李世民,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