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的名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原文选段: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释义: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出自: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扩展资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物成就: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忧国忧民的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句子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句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附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⑴,卷我屋上三重茅⑵。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⑶,下者飘转沉塘坳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⑸。公然抱茅入竹去⑹,唇焦口燥呼不得⑺,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⑻,秋天漠漠向昏黑⑼。布衾多年冷似铁⑽,娇儿恶卧踏里裂⑾。床头屋漏无干处⑿,雨脚如麻未断绝⒀。自经丧乱少睡眠⒁,长夜沾湿何由彻⒂!

安得广厦千万间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⒄,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⒅,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⒆![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