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

戚继光的诗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表达了他尾联从前面的叙事、写景转为写情,诗人的“忧时”、“谈兵”等,都是为了“愿海波平”,点出诗旨。尾联表达了诗人志向:他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读全诗,知诗人将自己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见诗人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拜将封侯的诗词?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久,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粪土当年万户侯。

悔教夫婿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

全诗如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


一首民族英雄的诗词有哪些?

1、《题韩蕲王庙》

尤侗

忠武勋名百战回,西湖跨蹇且衔杯。

英雄短气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

夜月灵旗摇铁瓮,秋风石马上琴台。

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

《题韩蕲王庙》是一首题庙诗,是诗人凭吊镇江韩蕲王祀庙后专为纪念抗金名将韩世忠而写的。那“莫须有”的三字冤狱,使抗金英雄韩世忠壮志消沉,心灰意冷;为保全自己,最后只得明智地选择了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道路。

2、《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完颜璹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这首词由灞陵桥,联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今却没有像那些英雄一样的人物,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为国家的前途同命运而忧虑。

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评价: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2、《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价: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3、《韬铃深处》——明·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


评价:勋垂闽浙,望著幽燕,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4、《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评价:贞劲大节,忠鉴上帝,光明磊落,清白坦荡,诗如其人,日月同光!

5、《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明·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评价:挥师渡江,投鞭断流,誓扫胡尘,只手扶明,事虽不成,壮志可鉴!

6、《感事·四首选一》——清·左宗棠

司马忧边白发生,岭南千里此长城。英雄驾驭归神武,时事艰辛仗老成。龙户舟横宵步水,虎关潮落晓归营。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

评价:志行忠介,刚直激烈,抬棺入疆,誓保国安!末两句与戚诗异曲同工。

7、《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一》——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评价:襟怀坦荡,气势豪迈,忠诚无私,刚正不阿,“迹其生平,无愧此语。”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抗金英雄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评价:老去廉颇,犹思用边,但知我其谁耶?英词壮采,当以铁绰板歌之!

戚繼光的故事?

戚继光(1528年一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文武双全,他写的一手好字,做的一手好诗,在兵器改进和工程筑造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抗倭时期,他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天下名句!

戚继光是明朝中后期最杰出的将领,戚少保的威名和他的戚家军可谓名动天下!他在东南绞杀倭寇、在塞北对抗蒙古,为大明的平稳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戚继光的故事概括如下。明代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从海上侵入,登陆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饱受苦难。在朝廷授意下,名将戚继光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锐的军队,人称“戚家军”,专门对付倭寇。这支军队英勇杀敌,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

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皆,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

次年夏,率戚家军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嘉靖四十二年(1563),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

次年,升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是年11月,倭寇2万人围攻仙游,戚继光“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收全捷。”从此,戚家军威振中国海疆,倭寇望风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终被荡平。

古代封侯拜相等级?

古代说一个人升官,往往会说封侯拜相,这相往往指的是丞相,乃是文官的顶点,而侯则是说侯爵,理论上是臣子的顶点,那么封侯的侯爵在古代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呢?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


说起来,在后世,尤其是文武分途之后,一般来说,封侯和拜相都分开了,比如文臣的目标都是做丞相,然而文臣能封侯的极少,而武将的终极目标就是封侯,比如戚继光就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实际上武将都是冲着封侯去的。

不过在早期,封侯拜相是个顺序,像西汉早期,一般只有封侯了才有资格做丞相。而当时的侯爵是相当值钱的。

有多值钱呢?春秋战国就不说了,周天子的侯爵都算一方诸侯了,秦朝军功爵位的顶点就是封侯。

中国古代封侯朝代不尽相同,与现在不好作比较。

以清朝为例: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宗室爵共分: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

功臣世爵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公,分一至三等,超品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

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

在早期,封侯拜相是个顺序,像西汉早期,一般只有封侯了才有资格做丞相。而当时的侯爵是相当值钱的。

男、子、伯、公、国、郡王、亲王。

气势磅礴的抗倭诗句

《韬钤深处》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的《韬钤深处》这首诗出自戚继光的诗文集《止止堂集·横槊稿》,是他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所写。当时戚继光的生活十分平静,但是,他不甘心这种碌碌无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业,为边疆的安宁奉献一生。于是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登盘山绝顶》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登盘山绝顶》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南方平定倭寇之患后,在蓟州守边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顾名思义,这首诗写的就是戚继光登盘山所见,以及抒发了他宽广雄壮的胸怀与立功杀敌、垂名青史的豪情。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天下百姓的诗句?

1.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2.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不寝》

3.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4.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唐·杜牧《洛阳长句》

5.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唐·张祜《京城寓怀》

6.穷达皆为身外名,公侯可废刀头取。——唐·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7.世道良自退,荣名亦空虚。——唐·韦应物《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

8.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9.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宋·范仲淹《留题小隐山书室》

10.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宋·晏几道《玉楼春》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