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解读)

本文目录一览: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

一、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

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多指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二、既来之则安之的拼音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三、既来之则安之的出处

春秋孔子的《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

四、既来之则安之所在原文选段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释义:孔子说: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

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权势日益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权。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二、赏析

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

听到孔子的质问,冉有不得不为自己进行辩护,他说:“是季康子想要发兵,作为家臣,我们也不希望他这样做。”冉有急于为自己开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没有就此作罢。

孔子引经据典,以两个问句的句式对弟子发出请问,以比拟的修辞方式责备了弟子。在孔子眼中,他的两位弟子没有辅佐好季氏,就是严重的失职。

在孔子的责问之下,冉有开始为季康子侵略颛史寻找合适的理由,这一次,孔子不再留情面,严厉斥责道了冉有,孔子明确知道,季氏想要对颛臾动武,一定会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但他不会被这样的借口蒙蔽。

揭穿了季氏讨伐颛臾的真相,孔子没有直接地加以痛斥,而是开始论述正确的治国之道,借此来反衬季氏的无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氏将伐颛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了,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这里,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既来之则安之,这是复句诗可以用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既来之则安之是中国俗语,既:连词;已经。来之:使动用法,使之来。安之:使动用法,使之安。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意思

既来之则安之的翻译是: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既来之,则安之是中国俗语,出自《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成语释义

既:连词;已经。

来之:使动用法,使之来。

安之:使动用法,使之安。

成语语法

复句式;作状语。

成语造句

1、是闻也非达也,既来之则安之。

2、山区虽然艰苦,我不怕,既来之,则安之,我一定把这里看成是我的家。

3、既来之,则安之,别三心二意了。

4、别老惦着家乡了,既来之,则安之,时间长了,这儿不就成了你的第二故乡了吗!

5、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

6、既来之,则安之,静观其变,见机顺时而动才是真理。

7、天快亮了,云飞终于从回忆与记忆融合中解脱出来,虽然不可思议,但是思前想后也没别的办法,既来之,则安之,接受现实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